365电子竞技官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白皮书
(专业代码:040203)
一、专业定位
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健康中国”事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有效岗位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为主要依据,以建立开放性育人环境、开通从业渠道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快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产业大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优势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具备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能胜任社会体育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专业素质
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体育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体育学的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从业资格证。
2. 知识要求
(1)素质类知识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创新创业知识,熟悉1门外语,能基本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
(2)专业类知识
系统掌握体育学基础知识和各个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解运动技能的有关原理;了解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研发展趋势;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3. 能力要求
(1)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知识信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
具有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能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研究和解决体育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操作了和管理能力。
(2)创新创业能力
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创新认知能力、专业职业能力、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联系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3)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公共服务意识和公益精神,具有社会服务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能够从事与体育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四、课程体系:
主要开设课程:社会体育导论、体育市场营销、健身理论与指导、健康教育学、体质测试与评价、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健身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器械健身、有氧操舞、健身瑜伽、游泳与救护、小球类运动等)。
基本学制为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为3-7年。
学生在学习期间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各科成绩合格,修满152学分,授予教育学学士。
五、师资队伍:
目前,专业教师有19人。教授1名,年龄46岁;副教授4名,平均年龄50岁;讲师2名,平均年龄36岁;助教12名,平均年龄28岁;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6名。是一支结构、年龄比较合理的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六、教学条件:
体育学院各专业资源共享,有一个多功能体育馆和一个羽毛球、篮球综合训练馆,两个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36个室外篮球场,10个排球场,8个网球场,1个标准游泳池,1轮滑场,1面攀岩墙,1个体育专业期刊资料室,1个体育教育实验中心,1座体育学院专用行政办公楼。体育教育实验中心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500万元,能够进行各种体育教育专业的解剖、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心理实验。体育专业期刊资料室有纸质藏书5万余册,学校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81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电子期刊近3.3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33个,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图书与资料需求。体育学院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上课;体育学院大力提倡并鼓励本科生考研,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现有十多个学生校外实践实习教学基地。